要將含氮量(特指游離氨中的氮)換算為氨值(AV,單位:mg KOH/g),核心是基于 “游離氨(NH?)的氮質量” 與 “游離氨中和能力(對應 KOH 質量)” 的逆向推導,本質是對前文 “氨值轉含氮量” 公式的逆運算。
一、核心轉換公式(按含氮量單位分類)
換算的關鍵依據仍是化學當量關系:1 mol 游離氨(NH?)的中和能力 ≈ 1 mol KOH;且 NH?中 N 的摩爾質量 = 14.01 g/mol,KOH 的摩爾質量 = 56.11 g/mol。
根據含氮量的兩種常用單位(mg N/g、%),公式分為以下兩類:
| 含氮量的單位 | 換算為氨值(AV,mg KOH/g)的公式 | 簡化近似(因 56.11/14.01≈4) |
|---|---|---|
| mg N/g(每克樣品含游離氨氮的毫克數) | AV = 含氮量(mg N/g) × (56.11 / 14.01) | AV ≈ 含氮量(mg N/g) × 4 |
| %(質量百分比)(游離氨氮占樣品的質量分數) | AV = 含氮量(%) × 10 × (56.11 / 14.01) (注:1% = 10 mg/g,先將 % 換算為 mg N/g) | AV ≈ 含氮量(%) × 40 |
二、實例驗證(確保公式正確性)
以之前的案例反向驗證:若某樣品的游離氨含氮量為 0.5%(或 5.0 mg N/g),換算其氨值:
-
按精確公式計算:
- 若含氮量 = 5.0 mg N/g:AV = 5.0 × (56.11/14.01) ≈ 5.0 × 4.005 ≈ 20 mg KOH/g;
- 若含氮量 = 0.5%:AV = 0.5 × 10 × 4.005 ≈ 20 mg KOH/g。
-
按簡化公式驗證:
- 含氮量 = 5.0 mg N/g:AV ≈ 5.0 × 4 = 20 mg KOH/g;
- 含氮量 = 0.5%:AV ≈ 0.5 × 40 = 20 mg KOH/g。
結果與原氨值(20 mg KOH/g)完全一致,公式可靠。
三、關鍵注意事項(避免錯誤)
-
含氮量必須是 “游離氨中的氮”此公式僅適用于游離氨(NH?)貢獻的氮,絕對不能用 “樣品總含氮量”(如包含蛋白質、酰胺、其他胺類的氮)換算 —— 這些物質的氮不具備中和能力,無法計入氨值,否則會導致氨值計算結果嚴重偏高。
-
單位必須嚴格統(tǒng)一
- 若含氮量單位為 “μg N/g”(微克 / 克),需先換算為 “mg N/g”(除以 1000),再代入公式;
- 若最終需其他單位的氨值(如 mg HCl/g),需在計算出 “mg KOH/g” 后,再按酸堿當量二次換算(如:mg HCl/g = AV × 36.46/56.11,HCl 摩爾質量 = 36.46 g/mol)。
-
簡化公式的適用場景簡化公式(×4 或 ×40)適用于快速估算(如現場質檢、初步判斷);若需精確結果(如實驗室報告、產品標準),必須使用精確系數(56.11/14.01≈4.005)。
四、換算步驟總結
- 確認含氮量屬性:確保是 “游離氨中的氮”,而非總氮;
- 統(tǒng)一含氮量單位:將其換算為 “mg N/g”(若為 %,則 ×10;若為 μg N/g,則 ÷1000);
- 代入公式計算:根據需求選擇精確或簡化公式,得到氨值(單位:mg KOH/g)。
-

- (本文內容由智能技術輔助生成,本小編校對與編輯,如有疏漏,歡迎隨時通過私信告知,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修正,共同維護信息的準確性與價值。)


